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3880 | 回復:4 發帖

圣经的主要概念 (第十六课 最后的审判)

第十六课  最后的审判---神的美善和严厉





想到公义最终得胜,恶人受罚,每一个正常的人就算不至于欢欣庆祝,至少亦会觉得心满意足。


圣经的诗篇这样说:要用琴歌颂耶和华,用琴和诗歌的声音歌颂祂……愿海和其中所充满的澎湃;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要发声。愿大水拍手;愿诸山在耶和华面前一同欢呼;因为祂来要审判遍地。祂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公正审判万民。(诗篇98:5-9


就算不相信有最后审判的无神论者也应希望有此审判。他们一定也不会乐意看到千百万在生前饱受不义的折磨,含冤而死的人,因他们的理论而不能最终沉冤得雪。


然而,另一方面,虽然每一个人都支持公义,而我们的道德判断都同意公义必须最终得胜,但面对人类将会受到永恒的惩罚这个问题时,人心便退缩回避了。这种惩罚似乎是难以想象地严厉和不合情理。就算人凭直觉,也会认为恩慈、怜悯应可胜过严刑峻法;如果我们有这种感受,难道神就不应更有这种感受吗?


我们还有另一个面对最后审判就退缩的理由。很简单,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犯过罪,而这些罪,不只是罪大恶极的人的罪,都应受到惩罚。当人知道这一点,他们就会找出一些理由,来向自己证明不可能也不会有这种所谓最后审判的事情发生。让我们研究一下其中一些反对的理由。
1

評分人數

反对理由(一)

神是爱,衪不会惩罚任何人


1. 答案一:真相刚刚相反。正因为神是爱,祂是会惩罚罪的。如果一个毒贩在你的女儿身上扎针,使她染上了毒瘾,损坏了她的脑,神是绝不会坐视不理的。祂爱你的女儿,任何人犯罪伤害她,祂都会发怒。如果这个毒贩不肯悔改,神是永不会忘记他的罪行的,这正因为神的爱是永恒的。这就是说,神会永远地对这个毒贩怀怒。


2. 答案二:神确是爱,没有人能比耶稣基督更详细地告诉我们有关神的爱,也没有人能比祂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神的爱。也许,对神的爱最深入和最具体的表达是: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然而,在这节圣经里,我们应要注意神的爱最高的表达,是在于祂为了救我们不至灭亡所做的事。祂给了我们最大的礼物,就是祂自己的骨肉神的儿子。祂给了我们这份礼物,以致像我们一样的罪人可以得到赦免,不再需要受罪的惩罚。神使用如此慎重的方法救我们,使我们不致灭亡,让我们再次意识到灭亡对人是何等严厉的刑罚。
基督的话也给我们同样的印象: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翰福音5:24。基督在这里呼吁我们信靠祂,使祂可以叫我们不至于被定罪,救我们脱离永远的死亡。


我们很自然就会问祂有什么权柄可以说这些话,祂的呼吁有何根据。答案是,第一,祂是以最后审判的法官身分说这些话: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并且因为祂是人子,就赐给祂行审判的权柄(约翰福音5:2227)。


第二,在最后审判中作法官的,就是在十字架上代替所有愿意悔改及相信的人,承担了律法对罪的惩罚,以致这些人不需要受罚。不过,由此而来的自然定理就是:任何不理会基督的呼吁悔改归信的人都无可避免地要灭亡。


因此,来到这里,我们应该再看一看在上章研究过的那段经文(启示录20:11-15),并注意经文所说会否被扔进火湖的关键因素。


相关经文如下: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我们首先要注意经文没有说,如果某人犯了很多严重的罪,他就会被扔进火湖里;也没有说如果某人只犯了几件小罪,而且也以善行作了补偿,便不会被扔进火湖里。不是的,根据这段经文,决定性的因素是: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启示录20:15


这本生命册是羔羊生命册(启示录21:27);册上写上了所有认罪悔改、信靠神羔羊的人的名字。既然祂已为他们担起了罪的刑罚,新约圣经给他们这些荣耀的应许: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现在我们……更要借着祂免去神的忿怒(罗马书8:15:8-9。除此之外,所有在今生接受基督作他们代表及救主的人,当下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名字已记在这本生命册上了。使徒保罗和他的朋友知道(腓立比书4:3),我们也可以知道。


然而,如果人拒绝接受神赐给我们的救主(而很多人确是这样),他们的名字就不会记录在羔羊生命册上。那么,神又怎能拯救他们呢?他们自己已作了抉择。他们将无可避免地被扔在火湖里,为他们的罪受惩罚及承受后果。但他们除了自怨自艾外,却怨不得别人。他们当然也不能埋怨神,神是一切美善的总和。根据这定义,另一个天堂,给拒绝神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而神也没有任何道德上的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没有可能的出路。他们宁取黑暗,不要光明,因为他们行的是恶(约翰福音3:19)。他们的结局是自己选择的。


现在,让我们再留意神公义的另一个特性。所有拒绝神救恩的人都有同样结局,就是被扔在火湖里。然而,每个人所受的惩罚,其严厉程度却有所不同。经文告诉我们,各人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就算在地上的法庭,两个人虽犯同一项罪,也可能由于其中一人受到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人则没有,而使法庭各别酌量下判决。又例如,一个良善温柔的女士可能因自己的骄傲,不肯谦卑,悔改归信救主基督,以致她永远沉沦。但是她不会受到与希特勒(Hitler)流数百万无辜人的血一样的刑罚。


此外,为了认清神是绝对的公正和平等,让我们重温神的审判的另一个特性。所有相信基督,以祂为救主的人将会得救,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乃是基于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归信后过着讨神喜悦生活的人将会得到奖赏;而那些虽然真心相信,但生活放纵,行为达不到应有标准的人却要蒙受损失。他们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一样(哥林多前书3:14-15)。

TOP



反对理由(二)


不过,基督降生之前及之后都有千百万人未曾听过耶稣的福音。神若因他们没有相信耶稣而定他们的罪,那又怎算公义呢?


祂不会这样做。神绝不会定没有听过福音的人的罪(约翰福音15:22-24)。然而,所有人的心里都知道有一位神。宇宙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神的存在。所有人的良知都使他们知道自己犯了罪得罪神(罗马书1:18-2:16)。那些认罪悔改,求神怜悯的人会得到赦免。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和牺牲,让神能够完全公正地赦免他们的罪,即使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耶稣的名(罗马书3:25)。因此,神会按各人响应神的光照来审判他们,不会按他们没有得到的光照去审判他们。


不过,所有读了这篇文章的人都听过耶稣的福音;他们应接受耶稣的警告,在最后审判时,他们得过什么光照,有什么机会认识和相信真理,神都会巨细无遗地清楚衡量。根据基督所说,得到最多光照的人不一定有正确的回应。很多与基督同期的文明和虔诚的宗教人士比外邦人更不愿意悔改和相信福音(路加福音11:29-32)。
 
反对理由(三)
无论人所犯的罪有多大,他一生最多也不过是70余岁,神却因他在短促的一生所犯的罪,而要他永远受罚,是不公平的。


然而,这个反对的理由是基于双重的误解:
1.
它假设这些今生犯罪,拒绝神和基督的人在将来的世界就不会再犯罪和作恶了。这是不对的。



2.
它假设这些今生拒绝悔改的人,在将来的世界就会悔改信靠救主;但这也是不对的。那些今世拒绝救主,违抗神的人以后仍会拒绝救主和违抗神。他们犯了永远的罪(马可福音3:29)。主耶稣所说的故事(路加福音16:19-31)中的财主,死后发觉自己与神隔绝,虽然表现得痛苦和内疚,却无真心悔改之意。

TOP



反对理由(四)


如果这都是真的,就算是违反人的意愿,充满爱的神应会强迫人去悔改和相信。


祂不会这样做。人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主要分别就是人有自由意志。人有道德和灵性,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有惊人的选择能力,可以选择爱和服从他的创造主,或拒绝祂。神不会取走这个自由意志,甚至不会因为要拯救人而这样做。因为如果祂这样做,祂所拯救的便不是一个人,乃是一只动物、一棵植物,或甚至一台机器。此外,神不是一个专制的暴君。人类可以拒绝和抗拒神,而仍然永远存在。




反对理由(五)
要人将心思意念放在死后发生的事上,会使他们泄气,影响他们无法在今生好好地生活。


事实刚好相反。相信天堂和地狱将使人在世生命中的每一个思想、态度和行动都有永恒的意义。拒绝相信有天堂、地狱的态度,会使人妥协和降低他的道德和属灵价值观。




反对理由(六)
只有无感情的非人怪物才会相信和宣讲永恒地狱的信息。


然而,耶稣基督比任何人更殷切地教导我们认识神是爱,并流着泪警告我们有关地狱的真实性。在整本圣经里,耶稣比任何人更多说到这个题目。祂为拯救我们脱离地狱的刑罚而死;祂更警告我们祂并非无故而死。祂今天仍旧为不肯认罪悔改的人哀哭,正如祂曾为耶路撒冷哀哭一样: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路加福音13:34)。


从基督的哀哭,我们可以听到创造主的心声: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以西结书18:32


因此,我们若有智慧,便应跟随历世历代无数人的榜样,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就是祂从死里复活的,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帖撒罗尼迦前书1:9-10)。

TOP

愿大家更认识这位爱您的 神

谢谢Pebro分享!!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新约 提摩太前书 《第一课》

问安和祝颂 - 在上帝的家中 经文:提前一:1 - 2 主旨:从保罗的问安语,看保罗和提摩太的师生与父子的关系﹔从祝颂中,看在上帝的家中有什麼特徵。 一. 我曾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