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5069 | 回復:4 發帖

[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与基督信仰

本帖最後由 pedro 於 2011-3-26 12:36 編輯

不要认为慕道友问这问题是有意质难。这不也是福音桥?面对这问题,要个案处理,需要先了解对方个人对祖先崇拜的着法:


A.看祖先崇拜纯是慎终追远的表达


  a. 先肯定这个美好的传统文化精神。

  b. 表明基督徒也是着重对先人的追思,并不冲突。只是基督徒所用的方式与传统仪式不同。为何要有不同呢?这必须给予解释:

   1.香 -- 圣经清楚教导『香』只能用于上帝,是代表信徒的祷告。在其它宗教,凡用香者亦无不表示是与超自然神明的交谈。基督徒相信独一真神,不把祖先视为神明,故不向祖先上香。若要以实物表达思念之情则用花。当郭林宗之母逝世时,徐孺子前往吊奠,置生刍(即芳香的花草)一束于柩前而去。取诗中『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的用意。郭林宗称赞致悼者的诚敬。可知自古至今的中外人士均以花表达情感,无人举花祷告祈求。所以基督徒献花乃是思亲情感的流露,非取『花者,洋香也』的意思。

   2. 神主牌 -- 立牌位是源于立尸。古人立尸用意在『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遂立尸以立意焉』(仪礼士虞礼的祝迎尸‧疏注),故尸和像的意义相同,只是象征和追念。但流传至今,牌位已蒙上道教亡灵观的色彩,成了三魂中之一魂的住处,所以基督徒不立牌位而悬挂遗像。另一方面,基督徒也重视珍藏家谱,藉此寻根与慎终追远。

   3. 祭品冥纸 -- 基督徒不采用这仪式的理由不在于因为祖先不可能回到阳门来享用祭物。这种辩解太肤浅且易遭对方反驳:既是如此,基督徒又何必以献花代替呢?祖先也看不到花呀!故解释时要从深层的含义着手。不用祭品冥纸乃因其背后隐藏的宗教理念是不合真理的。它们表达了祖先在阴间仍有生活所需,且若挨饿就作祟,若饱足就赐福的来世观。这与基督徒有盼望又积极的来世观不合,故舍之不用。

   4. 烛 -- 起初乃为照明,今已有电灯,实无须用。再者它也已被宗教化了(详见本章第一节),故不宜用。

   5. 假如对方视这些仪式与用品只为追念符号毫无宗教色彩时,要接纳他的看法,并肯定这些传统仪式与用品的确有追思的象征。再进一步表明基督徒认同这情感而且也可以如此视之为追念符号。但在大部分民众心中,这些仪式用品确实有宗教意义。为了『大众的良心』,基督徒宁愿放弃『可以如此视之』的自由权利。毕竟已被传统和大众认定的符号,要更改其意是很难的。为了避免被误会基督徒信上帝之外还信祖宗神,以及为了表达心中思祖之情怀,信徒应积极以更有意义之方式来完成这美好的文化传统。『若您真看重敬祖思亲之实质表达,这兼顾别人及自己良心的更美仪式,应该不致于成为您拒绝基督信仰的理由』,这是我们要诚恳提醒对方的。



B.告诉对方圣经对死亡、灵魂及祖先的教导

  述说信徒敬祖仪式和意义。可以政府提倡的仪式及复兴中华文化的精神为辅,阐述唯基督信仰能成全中华文化精粹。以此作桥梁,邀请对方归于基督。



C.看祖先崇拜含有追思并祈求的意义

  a. 肯定其中思念之情。

  b. 表明基督信仰相信独一真神,不把祖先着为神明。对祖先是『敬思』不是『祈求』。因为理念不同,所以仪式不同。如前述解释之。

  c. 关怀对方惧怕和祈求的心理。加强说明圣经对死亡和来世的教导。述说基督徒敬祖仪式的意义。帮助对方了解亡魂以除去惧怕,对死亡有新盼望,将祈求对象转向上帝,而有更新的人生观。

  d. 藉学者与政府在简化仪式革除弊端上的努力来提醒对方民间亡灵思想之不合理,并强调基督信仰能成全中华文化的优美传统。

  尽管一般民众大都具有民间宗教思想,但其中也有单单持守慎终追远的人士。在科学洗礼下的知识分子,其思想理念虽大都单属追念,但就笔者辅导医学院学生之经验,将祖先神格化的亦不乏其人。所以要回答慕道友这问题,先明白其着法是极必须的,再与之对话才会有交点及结果。

  信徒或慕道友的各种背景都不同,要能有智能的美好见证与述说真理,唯靠顺服圣灵带领及教会平时的教导了。

  值得注意的是订定规范和推行实践是两回事。官方或学者座谈会也常面临推行的瓶颈。尤其是风格习惯从上而下是比较难推动的。若由民间自己开始或由社会名流绅士推动且现身说法则效果较好。这不禁令我们想到『教会』,不乏百姓也不缺名流之士,这岂不是教会移风易俗,领导社会风气的大好时机吗?

本帖最後由 pedro 於 2011-3-26 12:36 編輯

教会是应该要有所行动了!依笔者拙见,教会可有下列行动:

  一. 总动员 --

  唯先有『非把福音种在中国土壤里不罢休』的观念,才会有实践的动机。故教会本身要重视这问题,全力教导,实际拟订范例,配以竭力推动全体会友实践。甚至可以联合同地区的众教会一起推动,并举行联合敬祖思亲礼拜。也可以在某一公墓区举行联合追思礼拜或同时不同地,不分教派全省基督徒一起来敬祖。藉此让世人看见,知道基督徒不是不孝,只是方式不同,同时也见证基督徒崇拜的是上帝,追念的是祖先,如此的联合敬祖礼拜,不仅符合『总动员』的教会增长要领,亦符合时代趋势。若教会再不积极进行,恐怕顺应时代潮流,以企业化管理方式崛起的大型宗祠将会在短期内抢走了这个领导地位,留给教会一个被动跟随者的位置而已。

  二. 家庭取向 --

  中国传统信仰的特色在于结社,使信仰与整个家庭、家族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家员是不能独立门户的。但当前教会事工强调个人归主,这无异便信徒成了『异乡人』。教会所丢弃的中国家庭特色,却被一贯道捡走,使得它有稳固基础,不断膨胀。因此我们的福音策略要快快回头,尤其在祭祖一事上,教会常因太强调个人而不顾其亲人的感觉和态度,造成信徒与家人的冲突达到顶点,致使年青人与父母疏离,家人对教会反感,这实在是不智之举。福音是要把家庭带入教会,不是要把人带离家庭。所以教牧关顾应采家庭取向,在平时和信徒家人建立多方面关系,在危机临到时才得以介入,提供实质帮助,带领全家归主。这借着家庭教会化,教会家庭化所散发的馨香之气,帮助尚未基督化的世界了解上帝救恩与教训的方法,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三. 向社会大众推介 --

  教会与信徒本身站稳了,就应积极向外推介。民俗经常是下意识的被接受。所以改革民俗须由改变社会观念做起。这就有赖于大众传播媒体潜移默化的功能了。例如举行演习会:以小说题材撰写且印成书免费供应大众;在报上发表文章;将范例制作成短剧或节目在电台电视上播放;甚至制作成录像带,提供大众借用等,都是可行的方法。盼望藉此达到普遍性的宣传,便基督信仰的理念和仪式不仅仅是基督徒对社会的交待或见证而已,更能成为社会大众在寻求祭祖仪式更新时的典范。只要我们肯作,圣灵必动工,岂有难成的事?

  四. 回馈社会 --

  1. 开办纯基督教式的殡仪社 -- 现代人遇有丧事都请商业性葬仪社包办,许多葬仪的处理往往令丧家伤心与不满。在一片希望改进的声浪中,唯殡仪社承办人不希望改进。而且目前已有基督徒墓园,若再配合属于基督徒的殡仪社,甚至是殡仪馆(可开放教会副堂,或专用礼堂或设在基督教医院内)来服务信徒和社会。这是教会发挥信仰之社会功能很美的见证。不仅可使丧家免受不必要的压榨与不满,也可解决殡仪馆不足,占用道路及简化仪式的问题。信徒可因此更坚定信仰,未信者也可藉此接近教会和福音。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去考虑且实际推行的。

  2. 倡导信徒进行火葬,甚至提倡捐赠遗体以供解剖,捐赠器官嘉惠病患,有益社会。国人之所以不愿意如此行,乃因民间来世观及保留全尸观念颇为普遍。所以政府倡导时,困难重重,果效不彰。若基督徒能率先示范,不仅回馈社会,更是表达出基督信仰中不受外在因素影响又极有盼望的来世观。这岂不也是一种见证与一种宣扬吗?

  学者们在订定礼仪规范时都注意到各层面人群的需求必不同,故范例不会只订一种,且必具多元性与渐进性,并强调恩理节权(恩情、社会价值观、允宜有节、权宜行事)。这不也是提醒了众教会在实际推行中,彼此必会因人因地而有所差别。若因此教会与教派间互相批评,则实予人以莫大的诟病。教会历史告诉我们基督徒的宽容度往往不够,团队精神也差。常有本位之争,你与我不同,你就不属灵,是异端。这种批判到底走出于义愤或嫉妒,实在有需要自省。当记取历史教训,不论是『圣经没禁止的都可行』的宽容派或『圣经没说可行的都应禁止』的严格派都应彼此接纳,互相学习。在圣灵光照下,个自顺服圣灵去行,为主打美好的仗。此第一步务必要踏稳。在兄弟阋墙之下,岂会有好见证?还能向外推介吗?恐怕只有贻笑世人!该儆醒呀!

  要达到以上的结果是要付代价的。这不是一条易路,它是长又难的,但是极需走的。只有教会用行动使信徒信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在社会惯例上时,才能说基督信仰已经在我们的文化及社会生根了。

TOP

结论

历史告诉我们教会否定祖先崇拜的结果就是华人对教会的反否定。这福音与传统习俗的结,究竟要如何解开呢?首先我们要问的是『人怎样才能得救』?那些事是必须悔改以致得救的?这些悔改的事又该以何种行动表示?这是每一代基督徒必须去探索解答的事。

  传福音的本身就是表现我们对福音的体会。信仰不只是口传,更是生活,生活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耶稣对那位被鬼附而得医治的人说:『你回家去,传说上帝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路加福音八:39),正告诉我们若要别人看见基督能为他们做什么,就让他们先着到基督已经为我们做了什么。所以教会现今迫切需要的不是消极的排斥批评与挑剔,而是积极地建立我们自己的方式夹敬祖思亲,造成一个环境,使未信者在这环境中接触感受到福音,而渐渐除去『祭祖』和『拜祖』的形式与背后思想,并归于基督。

  在『道成肉身于民俗中』要注意二点:一是谨防有基督教的外表仪式而行民间宗教之事实。我们所强调的是改变其宗教理念,赋予基督信仰新活力,以成全优美的中华文化传统。故与慕道友对话时,先肯定再否定且加上关怀他的心灵需求,才是基督徒爱心、谦卑有智能的表现。二是谨记圣经中对人类『自由』的教导。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并非完全绝对的。一个人良心的不安,有时是不可『理喻』的。彼此的尊重与接纳才是基督徒成熟的表现。否则教会的后门将是更大的。

  一个真正的教会是以它的信仰自由去面对这些威胁,或以它的宣教行动接纳这些文化同化的挑战时刻,去完成它的使命。『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既为中国信徒,就做中国人吧!

  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这个时代的确也在考验基督徒,然而基督徒是否能创造时代呢?这就着教会的认知与决心了!

TOP

一年一度清明节又来临、祭祖的人也不少、基督徒该谨慎这点、尤其家中未信主的人、也该藉着这时候向家人说说福音、使他们更懂得记念祖先的好方式。加油

谢谢分享

TOP

谢谢弟兄分享,是的,我们信神的人应该分别为圣,在一切的事情上一定做到荣神益人!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明白神的主权

明白神的主权 经文:诗篇10章17-18节 10:17 耶和华阿、谦卑人的心愿、你早已知道.〔原文作听见〕你必预备他们的心、也必侧耳听他们的祈求。 10:18 ...


查看